在翻譯的過程中,譯員不僅需要完成多種語言的轉化,還要確保原有的信息在轉換過程沒有改變意義,語氣、語態切合原文,這意味著譯員必須斟酌用詞,選擇最合適的翻譯方式,對于經驗豐富的譯員來說,多年工作中積累的常識足以幫助他們應對大部分情況,而剛入門的新手譯員,則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練習來幫助他們培養語感,積累常識。
常識,指由生活經驗得來的一種實踐判斷力,可以幫助譯員快速準確地完成翻譯,并使譯文生動形象,符合另一種語言的行文習慣。
常識分為很多種,如國家首都,地理分布,社會風俗等,是翻譯中較為容易的常識,也是最容易掌握的知識,除此之外,詞匯搭配、專有名詞、新興詞匯這一類是需要譯員額外注意的常識。
英語中存在很多專業術語、專業名詞和固定搭配,以及一些單詞的固定用法和偏僻義。如果錯誤理解了句子中的詞句,嚴重時會對整句話的翻譯產生本質上的錯誤。例如:原句:He is experienced in handling letters and visits from the masses.
初譯:他擅長處理群眾的來信和訪問。
從句意來看,這句話的譯文與原文意思是相符合的,是典型的直譯法。但從中文的語境來看,譯文不免有些生硬,顯得不夠地道。其實,處理群眾的來信和訪問即信訪工作,這就屬于常識問題。因此,翻譯成“他善于做信訪工作。”是更凝練和地道的表達。
翻譯是要基于現實生活的,不同的語言誕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處在不同語言文化中的人生活環境也不相同,一名優秀的譯員必須考慮到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根據實際應用情景和常識來調整譯文。此外,譯員還需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對于所處領域的時事熱點、新型詞匯保持關注,確保在翻譯時可以第一時間辨別。
翻譯中的常識不只意味著一成不變的知識,還意味著在持續不斷的翻譯工作中逐步積累的個人經驗,在實踐中獲取經驗,再用于實踐,通過不斷的鍛煉,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與譯文質量,這是掌握翻譯中常識的意義。
2015-12-20 09:30作者: 來源: 國譯翻譯 翻譯,這不是翻譯家的事嗎至少
2015-12-20 09:30作者: 來源: 國譯翻譯 這學期的翻譯實習內容很有意思
幾十年來,中國和德國一直互為重要的經濟伙伴,兩國之間也架起了許多橋梁。同時,出于政治原因,更出于文化原因,在兩國的交往之間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