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我曾研究過詞義引申,即通過轉譯、具體化和從抽象化的辦法來引申原詞或詞組,使得譯文符合漢語表達。其實,除了引申詞義(詞義轉譯)之外,詞類轉譯也是一個常見的翻譯技巧。通常可以轉化的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因篇幅有限,本文只探討名詞的轉譯技巧。
原文:Итак—общность языка, как одна из характерных черт нации.
初譯:總之,語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特征之一。
本段話摘抄自斯大林語錄, “общность”雖然是名詞,應直譯為“共同性”,但民族是講同一種語言的群體,因此民族的特征應該是“共同的語言”,而非“語言的共同性”,即把名詞“общность”,翻譯為形容詞“共同的”。更準確的譯法應該是“總之,共同的語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
名詞除了譯為形容詞以外,還能翻譯為副詞。以下文為例:
原文:Своеобразная обстановка определила сравнительную легкостьпобеды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初譯:特殊的環境決定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比較容易性。
通讀譯文,發現“決定了比較容易性”破壞了譯文語言的造句規則,此處應該把名詞譯為副詞,翻譯為“特殊的環境決定了十月革命比較容易取得勝利。”
名詞亦能譯為動詞。在外交文件中此類轉義技巧最為常見。以普京今年的國情咨文為例:
原文:Наши общие проекты в рамках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нацелены на то, чтобы обеспечить рост экономикии благосостояния граждан.
翻譯:我們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實施的項目,都是為了保證經濟增長,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可見,雖然原文“рост”是名詞,但翻譯為漢語時需要把它處理成動詞,并后置,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譯為“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名詞翻譯為助動詞也比較常見。
原文:Съезд особо указал на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участия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х союзов в 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м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
初譯:代表大會特別指出工會必須參加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此句描述的是蘇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政策,大會的內容是“讓工會參與經濟建設”。因此翻譯為“代表大會特別指出工會參加經濟建設的必要性”或“代表大會特別之處工會必須參加經濟建設”都可以。
當然,名詞可以轉譯為別的詞類,別的詞類也能轉譯為名詞,方式類似。
附練習
1.原文:Ночью на землю пала обильная роса—верный знак, что будет хорошая погода.
譯文:夜間地上的露水很重,是將有好天氣的可靠標志。
該句可以把“верный знак”翻譯為動詞,譯為“預示”,即“夜間地上露水很重,預示著必將有個好天氣”。
2.原文:Я обязан думатьиначе.
譯文:我應當以另外的方式想。
本句中,可以考慮把“думать”由動詞(“想”)轉譯為名詞(“想法”),即“我應該有不同的想法”。
3.原文:Мысльо великой Родине вселяет в нас огромную уверенность и прилив неиссякаемых сил.
譯文:對偉大祖國的想念,使我們信心百倍,力量無窮。
該句子中,мысль可以由名詞“想念”轉譯為動詞“想到”,即“一想到偉大的祖國,我們就信心百倍,力量無窮”。
上一篇:翻譯中的受眾意識
下一篇:如何對翻譯進行搜索查證
Schumpeter熊彼特Suspicious minds翻譯:疑心重重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s’ distrust美國人缺乏信任的經濟后果
2015-12-20 09:30作者: 來源: 國譯翻譯 參加了2014年5月二口二筆考證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成功舉辦了一系列的國際盛會,通過這些活動,中國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強大,提高了自己的地位。隨著這些活動的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