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境不僅影響譯者對原文的理解,而且影響譯文的美學效果。在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關于“語境”概念的解釋中,語境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理解這兩種語境,斟酌用詞。
一、譯文要符合情景語境
英國語言學家萊昂斯(Lyons)把情景語境解釋為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對言語活動產生影響的一些因素,包括參與者雙方、場合(時間、地點)、說話的正式程度、交際媒介、話題或語域。
翻譯無法完全免于創作,余光中先生在其雜文中提到:“一位譯者必需斟酌上下文的需要,且依賴他敏銳的直覺。”譯者將外文譯成中文時要注意文體,用文言或是口語,需要考慮原文的語境和譯文效果,否則用力過猛只會弄巧成拙。例如游戲《勇氣默示錄2》的本地化中,吟游詩人的技能全部被翻譯成了古風,如“勇壯で剛なる者の詩”被譯成“渡易水歌”,援引自荊軻刺秦王前在易水餞別之際所作的詩辭,引起許多爭議。該游戲背景是中世紀幻想世界,本地化團隊卻把“少年”翻成“少俠”、“王女”后加上了“娘娘”,這樣的翻譯讓許多玩家大喊出戲。
二、譯文要斟酌文化語境
文化語境是審美語境的一種類型,它是據以實現文本溝通的社會符號性情境。文化語境可以分為文化習俗和社會規范兩方面,常常影響翻譯用語選擇和意象轉化。各文化中意象不同,找到合適的表達就要看譯者的功底。
有時候,直譯可能效果非凡。羅莎曼德·派克,中文名裴淳華,非常喜歡中文和中華文化,她曾在英國訪談節目格拉漢姆諾頓秀中提到俗語“脫褲子放屁”,并直譯成“Take your trousers off to fart”,惹得主持人和觀眾爆笑,他們都覺得這個表達很有意思,裴淳華再度解釋后主持人理解了,對應上英文俗語“butter on bacon”補充解釋。
有時候,過于委婉的表達需要合理意譯。舉個常見的例子,英文中“rain cats and dogs”源自18世紀,出處不明,如果直譯成下貓下狗,大部分讀者都會摸不著頭腦,而中文里正好有“傾盆大雨”表達同樣含義。
總而言之,譯者在積累語言表達時應該注意歸類,學習在不同語境中的多樣表達方式,也要留心細節,讓自己的譯文合情合理,有效傳達作者的意圖。
上一篇:淺談《紅樓夢》茶文化翻譯
下一篇:外宣翻譯中的受眾意識
筆譯、口譯、同聲傳譯:The business of airports機場生意Losing altitude經濟學人雙語:失去高度Boring shops, tighter security
【紐約時報】夢碎美利堅,80萬年輕移民或被驅逐筆譯、口譯、同聲傳譯Published 2017年9月16日 當地時間2017年9月5日,特朗普下令廢除DACA
2015-12-20 09:30作者: 來源: 國譯翻譯 春節假期期間,我們一家人去逛